長濱鄉永福社區
- 更新日期:
- 瀏覽人次:2806
沿台11線省道北上90至91公里處,左轉的叉路上去就是永福社區。
- 地址: 臺東縣長濱鄉竹湖村永福 2 6-2號
- 聯絡人:永福社區發展協會 TEL:0930710512 李先生
慕樂諾斯(Mornos)的由來
永福部落,古名為為Mornos,位於長濱鄉竹湖村境內,位於掃別山東南麓的丘陵台地上面,是東海岸的一個小部落,北邊有Magnisid溪,南有Cifolosan溪包圍,當祖先們來到這裡的時候,看見一整片綠意盎然的草地,於是稱呼為Gnonos,後來轉音為Mornos,Mornos的字源,是初生的草與牙齒,又有美少女茂密烏黑亮麗的頭髮的意思,當初移居本地的祖先發現這個地區滿是樹木及嫩草,就以此命名。部落因為與外界隔絕,宛如世外桃園,居民在此世世代代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。
慕樂諾斯自然農法
慕樂諾斯自然農法農場,一個居民不滿100人的小部落,自然農法是一種生活信念,一種生活方式。我們從「慕樂」開始,就是說,凡事都是從信念出發,大家都體認到了改變的必要性,然後,就是實際行動,大家一齊從事符合生態的農耕方式,透過這個平台,讓各位好朋友也能夠一同來參與「慕樂」,「牧樂」與「募樂」的工作。
採藤心體驗
「藤心」是非常好的食補藥材,例如媽媽懷孕生胎,若有奶水不足的情況,只要將「藤心」搭配排骨一起熬煮食用,保證奶水將變得充足。削出來的白色「藤心」,吃起來口感有點像筍子脆脆的,剛入口有一陣苦為充滿口腔,不久之後一股回甘滋味很奇妙。
-
永福社區的居民有著相同的信念,在這塊自然農場上共同朝著目標努力
-
回歸最原始的種植方式,植物不僅長得更健康了,吃起來也更安心
-
削藤心情形
手作天然海鹽
煮海鹽,不是海邊提一桶水就能煮,要等降雨少,日照充足的冬天,讓被打上珊瑚礁岩洞的海水,曬到已經出現結晶,也就是成為俗稱的海鹵,才取回來煮,而且煮鹽過程,有很多祕訣。鍋底抹油,再倒進海鹵,煮的過程不能攪拌,等到幾乎煮乾,再改用翻炒的方式,這時柴火的香味,也會跟著被炒進鹽裡,成為有特別風味的天然手作海鹽了。
-
1)海邊取水
-
2)將海水倒入灶中
-
3)用勺子將雜質撈出
-
4)不斷攪拌鍋子
-
5)將結晶的海鹽撈出
-
6)大火快炒,將海鹽逼出
-
7)將海鹽裝入瓶中
-
8)手工製作海鹽完成
部落美食
部落媽媽們出好菜嚕~沒有受過專業的烹飪訓練,運用當地當季的新鮮食材,經過簡單烹飪,就是美味!! 講求環保、無毒的永福社區就連食材都是採用竹子等天然植物製作而成的喔~!! 主食:飛魚飯糰
- 主菜:鹹酥LaLaw、燒烤鹹豬肉Linado、三杯蝸牛
- 副菜:涼扮木瓜、 過貓、皇宮菜、情人的眼淚 ta’obed 阿美酸筍、涼扮海菜
- 湯品:南瓜甜湯、筍湯
- 飲料:香蘭冰茶‘Andis
台東長濱的新移民,喜歡自然、喜歡接近土地,而且是很自然的一塊地。社區的老人們:以前去山上、去海邊走一趟,就收穫滿滿最快樂,現在都沒有了、很少。為了以後子子孫孫有乾淨、安全的生活環境,登庸開始帶領老人們開始學習不要用藥,也就此開啟了永福社區的無毒農場生活。
-
永福社區部落美食
-
大自然原味竹筍宴
-
永福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 李登庸
永福社區深度農村體驗活動照片:(請見下方照片集)
相片集錦
-

永福社區執行長進行社區導覽解說
-

伊娜的編織坊,巧手編織了許多服飾
-

鹽巴是醃製食物不可或缺的東西
-

利用天然的竹筒製作而成的取水器
-

下海提水收集製作天然海鹽的原料
-

裝滿海水的竹筒可是非常的重的
-

準備前往自然農場進行農事體驗
-

原住民的青草茶是以香蘭熬煮的香蘭茶
-

藤心是充滿尖刺的爬藤植物
-

大家一起合力將藤心從樹上拔下來
-

將尖刺簡單處理後的藤心利用火烤熟
-

外皮剝掉沾鹽水就可以直接食用
-

路邊自然生長的火龍果長的碩大豐美
-

將火龍果採摘下來,邊走邊吃好開心
-

永福的原住民風味餐擺滿一桌
-

大家開心享用居民採集製作的料理
-

創意料理瓜瓜樂以青木瓜做成
-

蝸牛是阿美族經常食用的料理
-

大家在永福活動中心前大合照
-

海水需經過6~8個小時的煮沸
-

攪拌、加熱、收乾,製作時間非常長
-

長時間加熱會慢慢變成鹽滷、鹽巴
-

長時間加熱會慢慢變成鹽滷、鹽巴
-

每一粒鹽巴的取得都是非常得來不易
-

搗麻糬體驗的原料糯米飯以及器具
-

體驗搗麻糬,石杵重量驚人
-

傳統搗麻糬是兩人通力合作
-

辛苦搗好的麻糬可以準備食用了
-

大家爭相準備品嘗Q彈的現做麻糬
-

利用線繩就可以將黏呼呼的麻糬分開